Kew Bull. 35:685. 1980.
≡Phyllanthus bacciformis L. Mant. Pl. 2:294. 1771.≡Agyneia bacciformis (L.)A. Juss. Euphoirb. Gen. Tent. 24, tab. 6. 1824; 海南植物志 2:135, fig. 361. 1965.
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0-60cm,全株无毛。茎匍匐状或斜升,单生或自基部有多条斜升或平展的分枝;小枝具锐棱或具狭的膜质翅。托叶狭三角形,长1-2mm,先端具芒尖,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;叶柄长约1mm;叶片鲜时近肉质,干后膜质或纸质,长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-2.5cm,宽0.2-1.2cm,基部钝或圆,有时楔形,先端急尖或钝,具小尖头,侧脉不明显。花雌雄同株;雄花1-几朵簇生于叶腋:花梗长1-1.5mm;花萼裂片6,宽卵形或倒卵形,内面有腺槽,顶端具有不规则的圆齿;花盘腺体6枚,肉质,与花萼裂片对生,黄绿色;雄蕊3,长3-4mm,花丝合生,花药外向;雌花单生于叶腋:花梗长1-1.5mm;花萼裂片6,长圆状披针形,长2-2.5mm,内面具腺槽;无花盘;子房卵球形,3室,花柱3枚,分离,顶端2裂。蒴果卵球形,直径4-4.5mm,高约6mm,幼时红色,成熟时开裂为3个2裂的分果瓣。种子近三棱状,长3.5mm,宽2mm,浅黄色,无种阜。花期:4-12月。果期:5月至翌年2月。
产地:七娘山(邢福武 11831,IBSC)、南澳(张寿洲等 4415)、大鹏(张寿洲等 4360)。生于海边沙滩或滨海沙土上,海拔30-100m。
分布: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和广西。印度、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洋岛屿(毛里求斯、留尼旺)。
用途:可作盆景观赏植物。